何彦炘《敦煌归义军时期“通”的思想观念研究——以敦煌变文为中心》

何彦炘《敦煌归义军时期“通”的思想观念研究——以敦煌变文为中心》,2024届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通”的思想观念伴随着中国哲学而同时发生,在《周易》《庄子》《黄帝内经》等经典中已有大量对“通”和“变通”等的论述,可惜在后来的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通”是一个被严重忽视了的中国哲学概念。中国哲学以求道之真之通为宗旨,“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和观念,更是敦煌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在作为敦煌哲学研究对象的敦煌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体现“通”观念的思想资源。基于敦煌归义军时期道路畅通的客观现实,形成了敦煌文化“尚通”“求通”的理想愿望和价值追求。敦煌变文在归义军时期广泛流传且具有崇尚变通的特性,这为通过敦煌变文探讨归义军时期“通”的思想观念提供了充足理由。敦煌归义军时期“通”的思想观念以“道路畅通”与“信息沟通”为现实基础和前提条件,其具体内容既包括从“气机畅通”到“漏尽通”的“内圣”理路,更体现出了从“天道开通”到“华夷通贯”的“外王”旨趣,二者在“通”中相互贯通,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内圣外王”理想的特殊表达,既是敦煌哲学之特色,更是敦煌哲学之于中国哲学的贡献所在。 敦煌归义军时期“通”的思想观念具有鲜明特征,基于唐宋“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体现出“通”观念的融合性特征,通过敦煌文化的“世俗化”特色体现出“通”观念的通俗性特征,从中国哲学强调“力行”的角度可见“通”观念的现实性特征。 敦煌文化“尚通”“求通”的价值追求和“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发挥了推动敦煌与中原文化紧密互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敦煌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探讨敦煌归义军时期“通”的思想观念,不仅对于建构敦煌哲学乃至中国哲学之“通”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对于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和助力当下“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哲学;敦煌哲学;敦煌变文;“通”;通而不统

链接:

http://ss.zhizhen.com/detail_38502727e7500f26feea597a7fbe01939c551ac2db5ffd371921b0a3ea255101928fa69a765a3d2d665ec24a9492c066a897cf990910bebd20f3190a416e4aa215ca8e378acf223df9419dabcb42b13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