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佳《〈中国佛教:简述、历史、描述和批判〉(第十七至十九章)汉译实践报告》

翁佳佳《〈中国佛教:简述、历史、描述和批判〉(第十七至十九章)汉译实践报告》,2022届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和著名汉学家,艾约瑟所撰写的《中国佛教:简述、历史、描述和批判》(以下简称《中国佛教》),于1880年在伦敦出版。清朝末期,中华大地风云骤变,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大清帝国被迫“开放”,此书也由此应运而生。全书分为二十六章,内容涉及佛教的方方面面。从佛教起源,到佛教传播,再到各个宗教更替,朝代兴衰,作者借助佛家典故、梵文经典,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佛教史诗。鉴于本书之前还未曾有中文译本,作者对能首译该书深感荣幸。此次翻译节选自第六章《中国佛教史》,共计一万八千余字。艾约瑟在书中对佛教神像、历法、戒律清规都描绘入微,不仅如此,还对其流行原因进行历史分析,更是开展比较研究,小到佛、道、儒的差异比较,大到东西方宗教的对比衡量。另外,作为一位知名的语言学家,艾约瑟还分析了梵文到中文的演变过程。可以说,该书对于佛教研究而言,亦或是翻译实践而言都有极高的价值。笔者采用的是CEA分析框架,或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在理解层面,笔者主要采用刘重德关于“信”的翻译理论,力求深入理解原文,为语言表达铺平道路。在报告中主要体现为对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在表达方面,笔者则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理论为主,在语言结构层面顾及译入语行文习惯,形成两种语言语义对等。在报告中具体体现为句式调整、专有名词表达等。在变通方面则利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原文适当改译达到在目的语中最佳的传播效果,在报告中具体体现为改正、加注、自然化翻译等。

关键词:佛史翻译;动态对等;CEA框架;脚注

链接:

http://ss.zhizhen.com/detail_38502727e7500f2641c28bf075f4818f18b41229f84d10e31921b0a3ea255101928fa69a765a3d2d1fa83d1deeee08d5669cefcee3ad39f87700d504429a1eafa8cc855fa7c7dae16fbf4a93d4cf880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