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诗晓《南朝文学文体发展及其成果表现形态研究——以〈文心雕龙〉文体论为中心》,2022届山西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段重要的文体发育时期。文学发展到南朝,各种文章体制基本定型且趋于完善,文体及文体论兴盛。南朝文学文体,指涉的是包括章表奏议等“笔”体在内的文体,以“文学”界之,强调的正是南朝文体发展的特殊性,也即骈俪化。这是南朝文学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也由此结撰,并以《文心雕龙》文体论为中心,援入北朝文体学视野,力图勾勒出南朝文学文体发展的进程,理清其发展中作用的文学形态与政治机制,阐明南北朝文体格局之同异,导出南北朝文学视野中南朝文体学研究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考察南朝文体的社会认同与社会接受度,依托《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勘定南北朝文体的基本类别,将诗赋与诏令等公牍文确定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借助《文心雕龙》对南朝文体形成一个基本认识,理清南北文体秩序,在比照中对南朝文学文体发展进行历史考察。 第二个层次,以南朝文学文体骈化的表现形态为连通点,梳理南朝文学骈化进程与文体新变之关系。首先借助《文心雕龙》考究对偶、声律、用典、辞藻等骈文修辞形态的源流正变,其次重点论述骈文形态特征如何介入文体新变,也即刘宋时偶句中对偶、用典、辞藻的全面成熟在文学修辞层面上催生了永明声律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南朝文体骈化普遍的原因,因为对偶修辞对于其他修辞具有统领与协调作用。最后,深入南朝时诗赋、刀笔文体文本,兼述符、疏、状等艺文末品的大量骈化,说明骈化发生、发展及其文体权力问题。 第三个层次,援入北朝文体视野,考述南北文体格局同异及其原因。第一节对北朝文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关注十六国时期回文诗体、北魏前期四言诗体等的文体学价值,把握北朝诗赋文体发展与文学演进之关系;第二节将南北朝文体置于文质论视域下进行多维比照,导出南朝滋生与包容,北朝骈化与固化的文体格局。最后,由南北朝政治及文学层面上的质文代变现象重新审视南北文学差异论,质文论并不是南北差异论的真谛,南北之别,其实是古今之别。
关键词:南朝文学;《文心雕龙》;文学形态;政治机制
链接: